
朱元璋这个人升富策略,讲究。
讲究到什么地步?连死了之后,在另一个世界的排场,都得跟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。1368年,他刚坐上龙椅,第一件事不是大赦天下,而是琢磨太庙祭祀的规矩。
他对儒臣们说,以前那些老古董的礼器都别用了,太虚。孔子不是说过嘛,“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”,意思就是,伺候死人,得跟伺候活人一个标准。
听起来是不是挺有孝心?别急,这事儿得往深了看。
朱元璋的要求,细到令人发指:祭祀用的银器必须鎏金,酒壶漆盘数量得配齐,甚至连衣架、枕头、浴盆都得备上。这哪是祭祀?这简直是想把紫禁城一比一复刻到地底下。
这背后,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控制欲。他活着时拥有的一切,死后也必须原封不动地带走。
展开剩余83%器物尚且如此,那人呢?
这就得说到他对女人的态度了。很多人觉得朱元璋不近女色,是个工作狂。你看,他打婺州,有人献上一个会写诗的美女,他二话不说,直接把人给砍了,理由是“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”。后来大臣叶国珍让歌伎穿上华服陪酒,他当场割了歌伎的鼻子,还把大臣和歌伎锁在一起示众。
这叫不近女色吗?不,这叫彻头彻尾的轻贱。在他眼里,女人根本不是独立的人,而是两种东西:要么是可能扰乱江山的“祸水”,要么是分等级、有用途的“物件”。
这种偏执,源于他对元朝灭亡的深度复盘。他不止一次地在朝堂上念叨,元顺帝的后宫有多乱,妃子宫女跟外臣、和尚勾勾搭搭,国法家规都成了废纸。他觉得,这就是元朝完蛋的根源之一。
所以,他登基后,立刻给后宫建起了一座无形的监狱。他让儒臣编纂《女诫》,核心思想就一句话:妃嫔就是个伺候人的摆设,千万不能宠。他还专门让人铸造了一块巨大的红色铁牌,用金粉刻上“后宫不得干政”的警告,明晃晃地挂在宫里,谁敢多说一句话,这就是下场。
你以为这就完了?更狠的还在后头升富策略。
朱元璋开始在全社会范围内,进行一种价值观的“PUA”。洪武十七年,安陆侯吴复死了,他的小妾杨氏上吊殉夫。朱元璋知道后,大喜过望,立刻追封她为“贞烈淑人”,发文全国表彰,夸她“志操如秋霜劲柏”。
这口子一开,就收不住了。但凡有寡妇为丈夫守节,甚至殉死,一律旌表门闾,全家免除徭役。反过来,官员要是娶了二婚的女人,连申请诰命夫人的资格都没有。
他用一套组合拳,明明白白地告诉天下所有女人:你们的最高价值,就是为男人而活,最好,是为男人而死。
当这种价值观被塑造成“无上荣耀”时,一场巨大的悲剧,就已经在酝酿了。
可笑的是,他把后宫管得像铁桶一样,乱子还是来了。他怀疑锦衣卫指挥使跟宫里有染,杀了;胡妃劝了一句,他连胡妃也杀了。结果一查,胡妃的爹,豫章侯胡美,居然真的两次偷溜进宫。这案子一爆,几千个宫女太监人头落地。
这彻底击溃了朱元璋最后的安全感。他发现,再严的规矩,也管不住人心。
于是,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,一个最恶毒、最野蛮的念头,成了他维护身后“秩序”的最终手段——殉葬。
他要让那些陪伴他的女人,在他死后,继续去另一个世界“伺候”他。他要用死亡,给她们的生命画上句号,彻底杜绝任何“祸乱”的可能。
据史料记载,朱元璋死后,共有40多位妃嫔宫人殉葬。那是一个怎样的人间地狱?行刑那天,这些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女子被集中到一个房间,宫人会摆上一桌“最后的晚餐”。吃完饭,她们被带到一个大殿,殿中已经准备好了一排排的太师椅,椅子上方,悬着一根根白绫。
这些即将赴死的女人,被称为“朝天女”。她们被命令站上椅子,自己将头伸进绳套。然后,太监会猛地将椅子抽走。瞬间,几十个鲜活的生命,就在挣扎和窒息中,化作冰冷的尸体。
最残忍的是,整个过程,不许哭。谁要是哭出声,就会被视为对先帝不敬,家人都会受到牵连。于是,幽深的宫殿里,只有压抑的抽泣和死前的闷哼。美丽,在这里成了原罪。
朱元璋甚至在临死前,还玩了一出虚伪的把戏。他把自己宠爱的李淑妃叫到跟前,假惺惺地说:“你跟你的哥哥告个别吧。”李淑妃何等聪明,立刻明白了这是让她去死的暗示。她没有去见兄长,只是平静地回到宫中,悬梁自尽。事后,朱元璋还对李氏兄弟解释,说这是为了防止李淑妃成为下一个武则天。
多么可笑的借口!他真正恐惧的,从来不是什么“牝鸡司晨”,而是他那点可怜的、深入骨髓的控制欲。他要的,是把这些女人当成私有财产,连同她们的生命和灵魂,一起打包带进自己的坟墓。
朱元璋开启的这个魔鬼先例,像一个诅咒,笼罩了明朝前期。
他的儿子朱棣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永乐十五年,朝鲜进献的美女韩氏被封为“丽妃”,极受宠爱,却在朱棣死后,被列入了殉葬名单。据朝鲜史料《李朝实录》记载,殉葬当天,明仁宗朱高炽亲自“劝慰”,韩氏哭着向自己的乳母告别,随即被太监强行带走。当她被处死后,她的乳母也悲痛得上吊自杀了。那一批,共有16位妃嫔和数百名宫女陪葬。
更可怕的是,这种制度甚至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。朱棣死后,他儿子朱高炽和宠信的太监,就想借着“殉葬”的名义,扩大名单,清除掉一批宫中异己。
这场血腥的“传统”,一直延续到朱元璋的玄孙——明英宗朱祁镇。
朱祁镇这个人,一生坎坷,当过皇帝,当过俘虏,又复辟成功。或许是经历的苦难太多,让他有了一丝常人没有的同理心。他临终前,看着自己年轻的妃嫔,想到了自己死后,她们也要被活活吊死,于心不忍。他留下遗诏,用尽最后的力气说:“用人殉葬,吾不忍也,斯事宜自我而止。”
一句话,终结了这项延续近百年的野蛮制度。
回看朱元璋,他以为用一道殉葬遗命,就能为子孙后代铲除“隐患”,确保朱家江山万代。但他没想过,他留下的,不只是一座堆满白骨的皇陵,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极度漠视和对人性的无情践踏。
这种根植于权力顶端的病态逻辑升富策略,远比制度本身,更令人不寒而栗。
发布于:福建省鑫东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